• <td id="skgem"><li id="skgem"></li></td><small id="skgem"><li id="skgem"></li></small>
  • <td id="skgem"></td>
  • <xmp id="skgem"><li id="skgem"></li>
  • <td id="skgem"></td>
  • <td id="skgem"></td>
  • <small id="skgem"></small><small id="skgem"><li id="skgem"></li></small><td id="skgem"></td>
  • <td id="skgem"><button id="skgem"></button></td>
  • <td id="skgem"></td>
  • <td id="skgem"></td>
    新聞熱線:0816-2395666
    設為首頁
    加入收藏
    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頁 > 區縣新聞 > 安縣
    【安州區】著力構建三級勞務服務體系
    发稿时间:2023-04-19 08:31   来源: 綿陽日報
      摘要:4月13日,記者來到安州區羅浮山溫泉康養小鎮項目,桑棗鎮松林村村民張濤正和幾百名工人各司其職,焊接橋梁、栽種樹木,挖掘機、碾壓機來回穿梭,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。

      美麗的塔水鎮七里村

      塔水鎮幸福村幸福工廠

      安州區羅浮山溫泉小鎮項目(杜正鑫攝)

      殘疾人招聘會

      4月13日,記者來到安州區羅浮山溫泉康養小鎮項目,桑棗鎮松林村村民張濤正和幾百名工人各司其職,焊接橋梁、栽種樹木,挖掘機、碾壓機來回穿梭,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。

      不久前,在外務工的張濤返鄉,在松林村勞務專合社的牽線搭橋下,有了現在的工作。“如今在家門口領著7000多元每月的工資,還可以陪伴父母,我感覺很踏實很安心!”說起返鄉務工的經歷,張濤的臉上洋溢著幸福。

      近年來,安州區探索建立“組織規范、機制協同、服務專業”的縣鄉村三級勞務服務體系,讓農村群眾從家門口直通就業崗,切實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的組織化、規?;蛯I化水平,促進農民工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,為助推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提供強力支撐。

      □綿報融媒記者 安崢 文/圖

      創新特色“四環三扣”保就業促增收

      安州區有農村人口30余萬人,常年勞務輸出巨大,農村勞動力成為城市發展主力軍,“農民工經濟”也成為安州經濟發展的重要加速器。

      為更好促進農民工高質量就業,助力本地企業穩定可持續發展,安州區創新探索出“四環三扣”模式,“建立縣級國有勞務公司-鄉鎮勞務協會或鄉鎮勞務專業合作聯合社-村級勞務合作社”新格局。截至目前,全區已組建鄉鎮勞務專業合作聯合社(鄉鎮勞務協會)10個、村級勞務合作社80個,培育勞務經紀人148人,吸納社員2000余人,輻射周邊剩余勞動力2500余人,實現穩定就業1400余人,實現勞務收入4000余萬元,村集體經濟收入100余萬元。

      根據“統籌推進、機制協同、上下聯動”原則,該區打造了以區農民工服務中心+國有勞務公司(民營勞務公司)的勞務輸出大圓環,國有勞務公司+鄉鎮勞務合作組織的勞務協作承接環,鄉鎮勞務合作組織+村級勞務合作社的勞務調度連鎖環,村級勞務合作社+勞務經紀人+社員的勞務收益同心環,形成了安州獨有的“四大閉環共享用工綜合體”。

      結合“整體落實、優化流程、服務專業”原則,該區深入了解企業招工留人、社保繳納、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實際情況,摸準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、就業意愿及職業技能等影響就業的突出因素,緊扣解決企業招工難留工難、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難、解決村集體經濟增收難等三大難題,匯聚力量為安州鄉村振興提供支撐。

      “溫泉小鎮項目還需要保潔人員,老張你時間合適就去試試。”日前,桑棗鎮松林村2組村民張中富從專合社得知用工信息后,當即回復愿意前往。“以前我在附近打零工,找工作難且沒有保障,如今加入專合社,我們老兩口能安心務工,踏實掙錢了。”如今,張中富與老伴楊英都與專合社簽了約,妻子在景區酒店做酒店服務,有了專合社的牽線搭橋,夫婦倆一年工資加起來能掙六七萬元。

      “三級勞務服務體系一頭連著企業、一頭連著群眾,為務工人員和用工單位架起了一座橋梁。”桑棗鎮松林村勞務專合社負責人馮安兵每天的工作,就是接收用人單位或縣、鎮級人力資源部門發來的用工信息,然后再發送給村上專合社成員。

      “勞務經紀人當天發布項目還需要鋼筋工、泥瓦工的信息后,下面很快就有人報名。”馮安兵打開手機里一個“勞務保障群”對記者說道,“專合社最大的作用就是將企業的招聘信息和求職意愿無縫對接,讓社員們及時獲得就近務工信息,提高了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組織化、規?;蛯I化水平。”

      成效初顯打通就業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

      安州區塔水鎮幸福村的一間廠房里,近30名工人在自己工位上嫻熟地將一個個零件進行拼裝。近年來,塔水鎮盤活閑置資源,建起占地700多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,先后引進長虹電子部品等公司。工廠建在了家門口,鎮勞務協會推薦村上的留守婦女就近就業,既增加了收入,又可以照顧家庭,過上了幸福村的“幸福日子”。

      3組的陳燕麗便是其中一員。去年,原在浙江務工的她返鄉后,通過專合社的推薦來到工廠上班,每天料理好家務、安頓好孩子,她便來到廠子開啟了一天的“工作模式”。“這樣的手工活一學就會,一個月能掙3500元左右。”陳燕麗告訴記者。“以前想都不敢想,家門口找到好工作,實現務農、顧家、掙錢幾不誤。”

      塔水鎮常住人口5萬余人,是安州區人口大鎮,農民工人數達到2萬余人,為了保障龐大的農村勞動力人群就業,該鎮出臺諸多政策舉措。這幾天,塔水鎮浮萍村正在舉行為期一周的勞務品牌培訓,40余名婦女跟著職校老師學習母嬰生活護理知識。授課現場,參訓婦女一邊認真聽課,一邊做著筆記,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還積極與老師互動,課堂氣氛十分活躍。40多歲的周厚慶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培訓,她表示通過理論加實操培訓,不僅提升了自己的母嬰護理技能,還增強了就業信心。

      “我們目前成立了鎮勞務協會和鎮勞務聯合社,‘菜單式’調度,實現人崗精準對接,搭建起了村民企業的連心橋。”塔水鎮人大副主席趙小鳳介紹,目前該鎮正在打造全區首個“零工驛站”,更好地對接勞動力供需市場兩端,打通就業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,讓靈活就業更有溫度。

      三級勞務服務體系在解決個人“求職難”的同時,也解決了當地企業“招工難”的大問題。

      “政府在招工上給予大力支持,讓企業節約了資金和人力成本,也促進了項目快速投產。”談及這幾年來企業招工狀況的變化,位于雎水鎮的四川環龍紙業綜合部經理余凱強感受很深,以前公司自己去招人,費時費力不說還很難招到合適的員工。今年車間新增的50余名員工,很多都是由縣級國有勞務公司和鎮村(社區)勞務專合社推薦來的,省心省力。“根據公司要求,這些被推薦來的人有車工、機修電工等技術基礎,加之他們大多都是本地人,熟悉周圍情況,不會輕易流動,非常有利企業發展。”余凱強說。

      由過去的“單打獨斗”變成如今的“打包整合”,安州區構建的三級勞務服務體系成果初顯——界牌鎮五顯村勞務合作社已向安州工業園區企業輸送用工300余人;秀水鎮石紅村勞務合作社每年承接各類建設勞務項目10余個,實現勞務收入1500余萬元,純利潤100余萬元;桑棗鎮松林村勞務合作社常年為溫泉酒店提供保安、保潔人員。

    編輯:李志



    相关新闻:
    图片推荐
    国产高清无码视频|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|亚洲欧美一区二区骚虎|国产美女被躁喷水网站国产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