綿陽新聞網訊 4月18日,涪城區吳家鎮三清觀村元盛稻蝦家庭農場稻蝦綜合養殖稻田里,一片忙碌的豐收景象。農場主李元勝正帶領工人下田撈蝦,不一會兒,一籠鮮紅肥美的小龍蝦便被撈了上來(如圖)。
“今年小龍蝦市場格外火,簡直不愁銷路,而且價格也滿意。”李元勝黝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。眼下正是春蝦上市的季節,他承包的200多畝水稻田春蝦養殖量可達10000公斤。
“我采用的是稻蝦綜合種養殖模式,也就是同一塊稻田,栽一季水稻,養兩季小龍蝦。”談起稻蝦種養,李元勝打開了話匣子:“我是每年12月前后在水稻栽插前投放蝦苗在稻田環溝內,等到水稻栽插活后再提高水位,將蝦苗從環溝放入稻田開展稻蝦共作,3月下旬便可陸續捕撈成蝦。”
“水稻收割后,還可留取部分蝦在休耕稻田越冬繁殖蝦苗或人工增補蝦種,第二年3月左右捕獲早春蝦。一田兩種、一水兩用,既提高了土地產能,又提高了經濟效益。”李元勝臉上滿是笑容。
稻漁綜合種養是我國在傳統稻田養魚基礎上,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新模式。2019年,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四川省推進現代化農業園區建設,鼓勵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業。2020年,涪城率先在水系較為發達的吳家鎮三清觀村實施稻蝦共育產業,開始嘗試稻漁種養模式,經過幾年的努力,如今,種養面積從50畝發展到2000畝,有農業經營主體30余家,圍繞稻田蝦、稻田魚,帶動綜合增收600萬元。(綿報融媒記者 彭雪 文/圖)
編輯:李志